查看原文
其他

深思笃行,厚积薄发 | 专访国家励志奖学金得主刘志娟

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gh_7dc8f3c29a1f 2022-05-09

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~

1

何以为学

2017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得主,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(教育)1601班的刘志娟回忆起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来,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。


“我高中的时候读的是理科,”她坦承道,“一开始我还想转系去信工呢。”

填报志愿时,她怀着对古风文化的热情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,入学后却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。课堂上老师讲起这个作者胡兰成,那个蚊子血抑或是朱砂痣,这些对于别的同学来说好像都是常识了,师生之间仿佛心有灵犀,三言两语带过,只留下跟不上节奏的她一头雾水、不知所措。这样的氛围与境地一度令刘志娟倍感压力。


“那个时候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,但每次上课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不懂,心里特别焦虑,还有过想要转去信工的念头。”刘志娟说。但无奈转系压力重重,现实与理智告诉她,只有坚持下去,才能慢慢进入汉语言文学的世界,于是,她用周末和各种零碎时间一点点地积累知识。

除了课下的积累,刘志娟还十分重视课堂的学习。大一时她在国旗护卫队、青年媒体运营中心等好几个社团组织间奔波,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。为了保证课堂效率,她有一个小诀窍:坐到第一排去。近距离和老师面对面不仅能刺激倦怠的精神,让她不敢睡觉、不敢玩手机,更能在有不懂的地方时能及时与老师交流,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。她认为,人需要一定的外在压力,来逼自己达到一定的目标。用这样自我逼迫的方式,她渐渐追上了老师和同学的步伐。


2

何以明志

人在每一个阶段对于自己都会有新的认知,刘志娟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,来确定自己的定位。到了大二,尽管万般不舍,但她也还是退出了一些让她过于忙碌的社团组织,只在朗诵协会留任了。相比起大一时的忙乱,如今的她已经从容了许多。面对工作中的种种问题,她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处理和思考事情,也懂得了取舍的道理。

在学校之外,她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家教。当时,刘志娟还处于对自己专业方向的深深迷茫中。但当她辅导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时,巨大的成就感使她豁然开朗:她开始体悟到教书育人的意义,开始真正理解并接受曾经让她十分困扰的专业。

课堂外的实践让刘志娟拥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,慢慢地明晰了她的想法和对自己的规划


3

何以立身

关于未来,刘志娟希望能够通过考研,获得更进一步的提高。在她眼中,眼下举目所及仍然稍显逼仄,压抑住了人的心境,她想要更加广阔的天地。但这却并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之类的目标,她对留在一线城市并没有多少兴趣,反而更期望回到家乡执教。

“大城市发展很快,竞争更大,给人的压力也更大。学生、家长、学校,甚至自己,都会给人带来压力,”她说,“我不希望自己以后的工作让我一直处于被迫忙碌的状态中,让我忘记了生活。”在她心目中,工作与生活需要有清晰的界线,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无穷无尽的工作,而在作为“人”生活与内心感受。

她认为,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。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定位在哪里,就要去尝试,只有尝试过了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。现代社会风气浮躁,很多人行色匆匆,却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,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她一边按着已知的“不想要”来选择路径、打磨自己,一边时时内省,当终有一天,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方向时,就是她厚积薄发、一鸣惊人的时刻。

【往期回顾】

  1. 资讯 |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召开党代会,选举产生第一届党委委员

  2. 优秀退役军人专访 | 奏响激扬青春之歌

  3. 军旅磨练,蜕变新生——退役军人刘冠彬专访

编辑:石菲凡 汪萍 阮乐蓓

记者:许馨之

图片来源:刘志娟

监制:青年媒体运营中心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